2000.1.2
『人子是誰』
馬太福音16:13-23
最近有一天,我幫一位到教會唸書的孩子複習數學,他們現在正在開始學一元一次方程式的部份,我檢查他做過的題目時發現,有一題他做得怪怪的,就在計算紙上演算給他看,做完後他說答案是對啦,但演算的過程好像跟他老師所講的不大一樣,我告訴他,數學的算法本來就可以有不同的演算步驟,我跟他保證我做的是正確的,但講了半天他還是不相信我,後來他說:『我們來看看第三者的說法好了』,他所謂的第三者是本子後面的標準答案。當他翻到本子最後面找到答案時發現,我是對的。聽說,越是低年級的孩子,對自己老師所說的話越是深信不疑,老師說的話,幾乎就等於聖旨。不過年級越高的學生,對老師的信服程度是相對降低的。所以書唸得越高的人,他們的老師常常用出題目的方式,叫學生去找答案,讓學生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做更深入的學習,同時也避免那些一知半解的學生跟他辯個沒完。
今天所看的聖經,是耶穌與門徒之間一段非常重要的對話,我們可以把這段對話當成耶穌對門徒的考試,這一個考試有三個題目,第一個題目是收集資料題,耶穌先問門徒們說:『人說我是誰?』,這個問題是問徒徒從別人所聽到的看法有哪些,這一題很容易得分,只要回答就有分數,門徒們七嘴八舌的把他們所聽到的看法講了出來。耶穌聽完門徒的答案後出第二個題目:『你們說我是誰?』反應很快的彼得把標準答案一下子就講出來了,耶穌稱讚彼得的答案,並且講了一段很重要的話。按理來說,考試的標準答案已經被人講出來了,這場考試應當就此打住,沒想到耶穌還有第三到題目,這個題目不是考門徒知不知道答案,而是考他們是不是了解答案的意義,而且要看看他們解答問題的過程。耶穌出的題目比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數學題目還要實際靈活,知道標準答案的彼得,這一題答錯了。
我們要從這一段聖經來思想,信徒和門徒對耶穌的看法有什麼不同,以及門徒常犯的錯誤。我要在一次提醒各位,基督徒並不全然都是願意跟隨主的人,信徒只是相信耶穌的人,只有門徒是跟隨耶穌學習耶穌的人,信徒和門徒是不一樣的人。主的心意要我們做他的門徒,去完成他的大使命,把福音傳開來。
耶穌問第一個題目時,門徒所給的答案就是信徒的看法。門徒舉出三個例子,『有人說耶穌是施洗約翰』,我們從聖經所得到的資料,來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。施洗約翰在血緣上可以算做耶穌的表哥,在耶穌跟門徒的這一段對話之前,施洗約翰已經死掉了,當時候在民間有有傳言說施洗約翰會再復活,很多人以為耶穌就是施洗約翰復活後的化身。為什麼百姓中會這樣想呢?因為施洗約翰生前在當時的社會非常有名,他在約旦河邊為人行洗禮,在猶太人中,不管是有地位還是沒地位,有很多人都跑去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,在傳統猶太人的看法中,施洗約翰的洗禮是一種潔淨的禮儀,如果在生活中做了什麼不對的事,要表達悔改就可以去接受這樣的洗禮。隨然施洗約翰一邊為人施洗,一邊傳的道呼籲人悔改,但很多人把這種洗禮當成吃飯前洗手一樣,是可以重複來的,什麼時候覺得生命不夠聖潔,就到約旦河邊找施洗約翰洗一洗。當耶穌的門徒說,有人把耶穌當成施洗約翰,那個意思就是,耶穌被當作告解的對象,像天主教的神父聽信徒的告解以後,給他一些功課做,便宣佈他的罪可以得到赦免。耶穌在某些人的心目中,被當作聖潔生活的引導者。
也有一些人認為耶穌像以利亞一樣。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先知,他跟耶穌的時代至少距離八百多年,以利亞在猶太人的心目中,地位跟摩西差不多,他是一個充滿能力的先知,他代表上帝行了許多神蹟奇事,對那個時代的人傳達神的心意。耶穌行過許多神蹟奇事,在百姓的眼裡,耶穌是一個具有特異功能的人,而且很願意扶助弱者核心靈貧困的人。耶穌在某一些人的心目中,是疑難雜症問題的處理者。
另外一些人認為耶穌是像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一樣的人,耶利米是舊約時代,猶大國一位非常偉大的先知,他距離耶穌的時代有四百多年,耶利米前後有四十多年的時間,跟在猶大國最後的五個王旁邊,那是一個國家快要滅亡的時期,當時整個社會的道德敗壞,政治上也沒有什麼道義可言,耶利米在那個時代仍舊持守神的啟示,做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良知,也就是道德的維護者。耶利米也因為他的持守,一生中好幾次被逼迫,被監禁。耶穌在百姓的眼裡也有耶利米的氣魄,耶穌還不客氣的指責社會的高階層,包括祭司、文士、法利賽人,結果常常被這些人逼迫,百姓也都知道他們在設計謀害耶穌。
耶穌在信徒的心目中,他就如同施洗約翰般,是一個聖潔生活的維護者;他也被當作以利亞,是上帝能力的見證者,以及如同耶利米一樣,是一個道德的堅持者。如果只是為了聖潔、為了道德、為了經歷能力,在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都可以得到,這是信徒所追求的,所以只能以這樣的眼光看耶穌。門徒看耶穌就不一樣了。
彼得對耶穌說:『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』,這個答案讓彼得得到耶穌的稱讚。基督這個字的原文是希臘文,意思是受膏者,他希伯來文的彌賽亞意思一樣,含有至高無上的意思,一個國家的領袖或王,才有資格用這個字。但耶穌承認他是『基督』,是從屬靈的層面說的,祂囑咐門徒不要把他的『基督』身分張揚開來,因為沒有真正認是耶穌的人,會把『基督』當成政治上的用法。在這一段聖經中,特別把耶穌和門徒對話的所在地寫出來,聖經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的。該撒利亞非利比是一個非常宗教化的政治城市,有許多拜偶像的廟,最有名的是把羅馬皇帝當成神來拜的廟。在這種地方把一個人稱做基督,就如同你跑到天安門廣場發表台灣獨立的演說一樣,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逮捕起來。
耶穌給的第三個考題是應用題,這是一個沒有說出題目的考題。在聖經二十一節有一個很重要的字,『從此』,表示耶穌要講以前從來沒有跟門徒講過的話,把『基督』真正要做的事告訴門徒,就是將來要受苦受死並復活,這是屬天的計劃,但彼得還留在地上的層面中,把『基督』定義為政治上的受膏者,將來要做地上的王。當他一聽到耶穌說將來要如何如何,一下子就把他的熱情體貼展現出來,趕快去拉著耶穌說,『主阿、萬不可如此、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。』彼得在這個應用題上被扣分得很厲害,甚至到零分的程度。耶穌斥責他為撒旦,撒旦的字面意思是『敵對者』,彼得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,這個錯誤也是我們常常犯的,這錯誤就是體貼自己。當我們體貼自己時,便開始跟神的計劃發生衝突了。
單純做信徒的人不會有這樣的問題,因為根本不會參與到神的計劃中;可是一但要加入神的計劃,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時,就有與神的計劃發生衝突的可能性。彼得很有感情的拉著耶穌,卻被耶穌責備,耶穌在之前就提醒他們,不要把基督的稱呼在該撒利亞腓利比地方用,意思已經很明白了,他不要人家誤會他的國是地上的國,彼得卻沒有聽懂耶穌的意思,他期待耶穌一直帶領他們,永遠不要離開,或者有一天真的能在地上建立屬他們的王國。
在邁入公元兩千年後的第一個主日,我們好不好在主面前學習體貼神的意思,把我們的眼目轉移到神的國度,想一想神在這一個新的世紀要我們做什麼。當彼得說耶穌就是基督時,主應許他將來要成為教會的盤石,他要做教會的根基。教會的根基是由主的門徒所建立的,願我們都能夠成為教會的根基,把生命、計劃、都投注到神的國度中。